首页 / 专题专栏
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瑞典已是相当成熟,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也逐渐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目前,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有大量企业已经入局装配式建筑,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在萌芽阶段的亚洲国家与地区的政府也逐渐开始对这一领域加以青睐。
我国现有的建筑技术路径(称之为传统技术)形成于1982年,即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又称湿法作业。客观上讲,虽然对城乡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一是粗放式,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用水量过大;三是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问题突出;五是劳动力成本飙升,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这表明传统技术已非改不可了,加上节能减排的要求,必须加快转型,大力发展工厂化装配式建筑。 传统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目前主流的现场浇筑施工模式,即从搭设脚手架、支模、绑扎钢筋到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作业模式。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区别在于不同的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方式,由于需现场拼接,所以带来了构件和节点的设计方法、施工方式的变化。两种技术相比较,最大特点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五化上: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建造过程信息化。其主要优势体现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提升工程建设品质、保障施工安全、提升经济效益以及低碳低能耗、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装配式建筑接缝在满足外围护结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建筑美学要求,即应从立面整体效果出发,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加以考虑: 1、合理规划接缝位置,突出或削弱其在立面上的形象。 2、处理好接缝与外墙材料分格缝的关系,必要时可设置假缝。 3、利用预制构件高精度的特点,用拼缝作为建筑立面美学的元素。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构件现场拼装而成的,构件之间的拼装接缝在防水上一直是一个薄弱节点,特别是对于有些外墙板考虑抗震设计因素,接缝设计需要满足一定范围内可变形,更增加了接缝部位的防水难度。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具备保温、隔音、防火防虫、节能、抗震等功能,通俗理解就是“拼积木”式建筑。分类看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强调标准化、模块化,从前端的设计、到施工、装修等各个环节都是,因此效率也更高。